古代重庆人有哪些丧葬习惯?

明代的重庆人,往往都是提前买下一匹“山”,作为自己的家族墓群所在地,并一早就建好墓葬,家族中有人过世,直接搬入墓中安葬。27日,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大地说,随着璧山区璧城街道宋明清时代墓群地的出土,重庆宋明清时期丧葬习俗开始跳出史料记载,以实物方式呈现在众人面前。

“过去我们在三峡库区的考古工作,更多的是新石器时期到汉代的文物遗存,唐代及其之后的重庆人的丧葬习俗究竟是怎样,并没有许多的实物例证,但是璧山发掘现场出土的绵延三代的墓葬群,为我们充分展现了不同时期重庆人的丧葬习俗。”李大地说。

古代重庆人有哪些丧葬习惯?明朝时他们会提前买下一座“山”

宋代重庆人更喜欢夫妻合葬墓

在璧城街道的发掘现场,一个个不同式样不同年代的墓葬正在考古工作者的手中,慢慢显露出真容,它们层层叠叠、密密麻麻地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小小的山包之上。

指着山坡上的一处双人墓,李大地说,这个墓葬,就是一处宋代的夫妻合葬墓。

这种夫妻合葬形式,是指一个以上的逝者安放在同一座墓穴里的情景。合葬分为两种,一种是并穴合葬,一种是同穴合葬。

并穴就是指夫妻两人的墓穴规格监制基本相同,并列在一起,也就是说在同一座陵墓下有两个基本相同的地宫,分别埋葬夫妻两人的梓宫,也就是棺材。同穴,就是指一座陵墓下有一个地宫,这地宫里安放着2具及以上数量的棺材,分别为墓主人及其原配夫人,有时候也会有多具棺材,比如墓主人先后有几任妻子,或者有宠爱的妾陪葬。

“因为璧城街道出土的墓葬基本都是平民墓葬,因此,它们多位并穴合葬的形式。”李大地说。

古代重庆人有哪些丧葬习惯?明朝时他们会提前买下一座“山”

明代重庆人买“山”备家族墓群

时间到了明代,重庆人的丧葬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这时候,宋代流行的夫妻合葬墓基本已不见踪影,取而代之的,是成片成片的家族墓群。

而在璧城街道的考古现场,这样的明代家族墓群,就出土了好几个。

李大地说,此次发掘出土的明代墓葬多为多室墓,最多的为七室,说明宋元以来的丧葬制度到明代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,家族合葬已经替代了夫妻合葬。

明代是一个非常家族观念特别重的朝代,因此,一般的家族,都会提前买下一片风水比较好的小山包,作为自己的家族墓群。同时,明代人会提前为家人建好墓葬,家族中如果有人过世,就直接送入家族墓中安葬。

“为什么我们会说这些墓葬是提前修好的?因为,我们在发掘中发现,有部分墓葬内更本没有安葬过人的情况出现,那么就说明,这些墓葬被提前修好后,后来不知道什么缘故,家族中的人没有安葬进去。”李大地说。

古代重庆人有哪些丧葬习惯?明朝时他们会提前买下一座“山”

清代重庆人丧葬习俗五花八门

到了清代,重庆人的丧葬习俗开始变得五花八门起来,指着发掘现场的墓葬,李大地说,不论是从墓葬的建造形制还是习俗来说都并不相同。

“因为清代墓葬一般还有后人存世,所以我们采用了留取资料的方式。通过对清代墓葬的留取资料工作,我们发现其墓葬形制有两柱一穴、三柱两穴的现象,部分墓葬甚至出现四柱三穴,墓主之间的关系多为夫妻关系。一夫多妻是清代墓葬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。”李大地说。

古代重庆人有哪些丧葬习惯?明朝时他们会提前买下一座“山”

这些内容的认识和研究,除了能了解墓葬制度本身外,也是了解清代社会家庭结构的重要窗口。清墓展现出来的仿木牌楼式建筑风格,反映了清代墓葬与建筑的密切关系,墓葬牌楼上的三重檐结构、“八”字挡墙等结构都是这种关系的体现。通过观察这些现象,也能了解该地区清代建筑的一些风格和特点。

为什么清代的墓葬形制会各不相同,李大地说,这是受到了湖广填四川移民的影响,从湖广等地迁来重庆的移民们,也将他们当地的丧葬习俗带到了重庆,所以,清代的重庆墓葬,才会出现这么丰富多彩的墓葬形式。